心向外時,只能看到聽到很少的東西。
心向內時,才會經驗到無盡長的時間及無限大的空間。
對於情緒,最好能夠化解、融化,
我們講消融情緒,而不要控制情緒。
已經過去的事情,驕傲沒有必要,悔恨沒有用處,
知道錯誤馬上改進,比什麼都重要。
人生的各種經驗,都要親身體會過才能變得深刻。
只要願意投入,無論冷門或熱門,
都能開花結果,有好成績。
每個人由於都有不同的習性,
所以要經常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,
否則一直斤斤計較,不但自己煩惱痛苦,也會引起他人煩惱痛苦。
快樂學說---追求快樂是起點,不是目的。
偶爾快樂容易,經常快樂很難。
其實人類從出生開始,就是在滿足欲望,例如對食物、生活安全等欲望的追求,
一旦欲望得到滿足就會產生快樂的感受,因此“快樂“和“欲望“兩者間常分不開關係。
在物質上追求快樂、滿足,應該是現代人共同的傾向,否則物質文明不會發展得那麼快。
可是,在追求慾望的快樂的同時,也會因為欲望得不到滿足而產生各式各樣的痛苦。
所以,人們表面上在追尋快樂,但事實上卻也在追尋痛苦,因為所追求的快樂,都要付出痛苦的代價,
而且快樂不會是永久的真實,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,說穿了不過是一種幻影。
而且,享受快樂之後,又會回到痛苦的原點,所以人生不過是從苦到樂、從樂到苦,一個永不間斷的循環而已。
只是人們自我安慰,假想自己所追求的就是快樂,結果卻永遠陷於痛苦之中。
所以我說經常快樂很難,但如何可以達到呢?
我的經驗是我總是用逆向思考迎接問題,用方法化解問題,所以可以常常快樂。
例如當我窮得一無所有時,到了日本留學,經濟雖無著落,還是讓我在六年之內,快快樂樂地完成碩博士學位。
當我初到美國時,流落街頭成了流浪漢,依然信心滿滿、快快樂樂,
在幾位美國窮青年的追隨下,竟然覺得紐約的街頭好可愛。
我的思考是:一切不順意的事,都是暫時的狀況,經驗能使我們成長,應當心存感恩。
我的方法是:先讓心情平靜,然後體驗呼吸從鼻孔出入的感覺,情緒化解了就快樂了。
這些都是“聖嚴法師“的智慧之語,還有他的快樂論,
希望我自己可以從當中學到更多體驗人生的真諦跟方法,
並且可以實踐並幫助更多人得到真正的快樂人生。
我不相信運氣,但相信努力! 我不相信天才,而相信人定勝天!